钟兵:非常感谢中国建咨的邀请,上午听了的刘淼总演讲,我跟他角色比较接近,也是建筑师的身份,我们也在做设计总包的项目。今天跟大家也分享一下我理解的全过程设计咨询和做设计总包的心得。
标题“整合专业•控制全程•系统思维”——要整合全专业;控制全程就是我们讲的全过程;现在实际上我们的建筑已经从“靠创意”变成“靠体系”来保证品质的一个阶段;我的背景是建筑师,所以想谈一谈建筑师在设计总包过程中一个实践的角色。
一、定义解读
我所在的AECOM,这五个字母就是全过程设计的最好解释,A代表建筑设计;E是工程;C咨询;O是运行;M是维护——恰恰把全过程都涵盖了。我们是一个体量非常庞大的公司,全球有87000名员工,在150多个国家有分支机构,年产值200亿美金,跟很多房地产公司产值是接近的,是设计、建造、投资和运营管理全参与的公司。AECOM在中国:这一组图片是我带着中国的建筑设计的团队在中国建成落地的项目实景照片,目前看完成度还是比较高的;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完成度,跟我们系统性的操作是有关联的。
今天说到这个课题“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AECOM这五个字母就是在做这些事情。定义解读:更核心拆解就是设计+设计管理+工程管理。现实的情况是,在AECOM中国区的团队还没有机会做全过程的工程咨询的项目;我们的工程管理团队和建筑设计团队还没有机会合作——实际在中国很多项目业主暂时还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业务模式。前一段时间有一个业主是高科技公司要建新的研发中心,请我们做建筑设计。他没有我们一般来讲的基建处,也没有操盘的团队。他说“设计总包全给你”,听说我们有工程管理的团队,说“那好,工程管理也给到你。”但是我们报价出来,我们工程管理的费用比我们做设计总包的费用还要高。他看了说:“算了,我宁可再招几个员工来做我的基建团队控制整个项目管理。”这就是现在市场上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现在操作比较多的是“全过程设计咨询”服务,跟我们常讲的设计总承包很像,它是以设计和设计管理为主体的;现在提出的来“建筑师负责制”,我把它解读成是以建筑注册师为核心的设计团队,来带领大家做设计总包,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工程咨询。
二、服务概述
1.参与规划 中国设计界最热门的一个词就叫“城市设计”,前期的规划团队在做这件事情,下面建筑师也在做这个事情。12月10日要在深圳开关于城市的论坛,就是由这两部分人群组成——建筑师和规划师,两边打通。我认为参与规划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建筑师从城市设计角度来参与具体的项目。
2.提出策划我想大家也有经验的,你做项目是没有任务书的,任务书由建筑师来编;业主他只有财务语言,没有空间语言,要建筑师把财务语言转化为空间语言,变成任务书你来做。任务书很重要,你对需求的调研,对未来使用的财务模型,包括它实现的可能性,只有这件事成立了你的设计才有机会。
3.创意设计的部分就是我们建筑师最普遍、最经常操作的,整合资源、组合团队,互动创作、联合设计……当然设计总包就不是单专业,建筑、结构、水、暖、电,而是所有的设计,包括咨询的工作都要做。其实最复杂的就是把这些部分无缝对接,把所有不同的设计整合在一个体系之下,必然有难点研究。
4.施工落地。最近一个建筑界时髦词就是“建构”或者“建造”,我们的设计图面画得非常漂亮,但盖出来就差强人意,最大的问题就是落地性不强,施工管理控制不好。这点上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当然建筑师现场巡查、监督施工必不可少。上午刘淼总讲的把等比例实体样板变成预先纠错的一个手段,也非常有帮助。
5.再往后还有一个交付使用问题,验收阶段还有整改。交付时我想不少设计师也画过这样的图,叫售楼书,包括建筑使用的说明书。现在的建筑实际上一个复杂的体系,对一般人来说怎么用这个建筑,其实需要你设计师来指导。庄院士也提到后评估,现在很多建筑设计完了,跟我就没有关系了,其实这是不对的。五年、十年运营之后,它发生所有问题,建筑师都有责任去参与,同时它会给你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经验反馈。有经验的建筑师和没经验的建筑师差距在哪儿?你盖出来的楼好不好用?好不好维护?是最大的一个根本。
所以我们未来的服务“建筑师的责任制”,实际上你要参与这么多环节的一个流程。这就对我们项目主持人及核心团队,对建筑师提出如下这些要求:
前面这些白色都是常规操作的,后面黄字是增加技术能力,从过去技术人才现在变成管理人才,把专项的设计变成一个综合的设计,把一个阶段化、片断化的设计变成全过程的设计,把侧重创造变成关注建造,这两个不是互相冲抵而是互相叠加。除了图纸很多是在现场,过去更关注美学上的格调,现在是要关注整体的格局。你思维的方式——建筑师最自豪的是我感性思维、天马行空——现在必须同时具有理性思维这部分。当然对建筑设计好坏的评价,除了简单的过去叫“好看”,现在“要好用”,实际上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作为一个建筑师或者一个设计者的维度,这些维度需要非常强的能力和比较长时间的考验。所以我写的是叫“更有经验、更具视野、更重格局,更靠资源,更能落地。”——你的设计能力,其实要在多方面的表现出来,才能把你的设计达到比较高的水准。
三、实操案例
下面从三个具体项目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如何利用资源和解决问题的: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大家知道2014年APEC峰会,2017年、2019年“一带一路”国际峰会在这里召开。另外两个是深圳蛇口自贸区展示中心和南京华为研发中心。第一个是国家大型会址项目,第二个是央企的一个快速完成的项目,第三个是非开发型的类型项目。这三个类型比较典型地涵盖了需要建筑师负责制或者全过程咨询的项目。我不认为现在所有项目都要做全过程工程咨询,尤其快速复制的房地产项目是极其不需要的,而且项目管理人员都已经从设计院被挖到他的设计部、工程部里头,已经在替他自己来操作了。所以这三个项目蛮典型。
雁栖湖项目团队很大,我们是规划、建筑、景观、生态四个团队介入,担任项目的总负责和总协调,然后再整合其他设计团队一块操作。整个项目58公顷用地,18万平米的建筑面积,从我2009年上岛到2014年开会-从设计到建造完成,是五年的服务周期。
愿景前三条是“中国的、现代的、生态的”,这是最高首长提出的三个亮点,这三个亮点永远是最难达到,最正确的。“生态”是我们这次设计最核心的亮点,当然“颂扬和谐、文明交汇、场所是开放与私密、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都是非常大的主题,需要落实到的建筑上。
我们规划策略:传统营山理水,远山近水、东湖西岸、南北与东西轴线,空间序列与自然肌理。北轴线的延伸点是可以看到我们的古长城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是非常有意思的文化肌理,而这些设计是建筑团队、景观团队在规划方案时就同时操作了。
建筑策略:提供和而不同、地域特征、寄情山水、院落核心、现代营造、古典意象。这个岛上有一个会议中心,一个星级酒店,还有12栋总统别墅。当时说怎么通过这么一个小的岛,把整个中国的文化表现出来,实际上把这个岛划成四个象限,就跟中国版图是有相近的地方——也是东边是水,西边是山,南低北高正好这么一个趋势。我们用不同地域的民居来代表不同地域的中国文化,把中国不同的地域文化来象征世界不同的文明。这个项目我跟刘淇书记、郭金龙汇报的。给我们五分钟时间要介绍完,最后领导在这个方案前待了30分钟,当时拍板选了我们的,因为做的还是比较精细。
生态策略:这个项目拿下来除了因为我们有很好规划建筑团队之外,还因为它的生态概念。大家注意,其实这个岛原来是一个半岛,但我和生态团队去上岛踏勘的时候,发现这有两个死水湾,水质非常差,水质要改善。他们有一个建议,要把这儿疏通出一个河道。结果我们去查当地的地方志发现原来就是有一条河道,是农民到这个岛上耕种的时候,把这块儿的河道填上了。开通河道水系畅通了,原来的死水就变成活水,而且也使得原来的半岛变成一个离岛或者一个独岛,上岛只有两个路口可以上。将来几十个国家首脑在这个岛上,安全防护非常重要。一旦开了这个河道,变成离岛,整个岛的私密性和安全度就大大提高了;当时五家投标方案,我们是唯一一家做这个动作的。这个动作其实是从生态概念来的,是全平台的操作带来的一体化的设计,它不光是给项目最终的成果带来好处,就包括一开始切入点,审题的角度都会不一样,所以平台化操作对于你方案最原始的概念都会有帮助。
这是当时提出自然和谐可持续,水道疏浚,半岛变独岛。另外我们还做了保护植被山体、水岸修复,我们团队上岛去量山坡上的大树,超过20胸径的我们都标志出来,绝大多数是保留的,要么移植出来。开会的时候岛上很多大树并不是新栽种的,而是原有树木保留。这个红线就是我们水岸线,设计完之后整个水库水岸线我们完全保留,还扩大了水域范围,也没有做人工堤岸,不但保护了生态,对整个环境品质还有提升,这个策略就变成我们拿到这个项目与其他团队不同的很重要的点。大家想我们做政治性的国家项目,往往大量的铺地,仪式化的轴线,都是做人工化的处理,而我们做自然化的生态化处理。这是从不同角度,目前来看,整个岛屿保留非常好。另外我们有一个策略,所有岛上建筑都保证25米的限高,因为岛上植株大概高度在25米左右,希望将来的建筑不要超越植物的树冠顶盖。另外岛上原有30米的缓坡的高差,到最后保有这30米的高差没有动,原有的地形都保留了。
这是建造出来的十二栋总统别墅和酒店,完成度还是非常高的,这个是风水塔。做这个塔的是我的老师——清华的纪怀禄老师,因为我是这个项目的总师,当时为这个塔的高度我们进行了非常激烈的争论,最后还是信任了纪老师的经验;他说:“你这么一个大水平界限必须有这么一个塔。”其他建筑都在15米以下,他坚持要做69米高的塔,现在盖出来看确实不一样。这么大的水平界面上有这么一个标志高的塔,实际上对整个塔的水平和控制非常好,而且在开峰会的时候这上面有一个制高点,实际上对整个岛屿控制是有非常大的帮助。
这是精品酒店入口,上过很多杂志封面的。这是解释现代的、中国的——用玻璃板,上面用镂空花窗和玻璃幕墙组合,前面景观团队做了10公分薄水面的反射水池,中国的、现代与自然结合的感觉就出来了。实际我们做了很多的技术处理,这是室内大堂的效果。这是客房区一个中庭的效果,大家知道北京雾霾是一个非常大的困境,所以在这个项目里面创造了不少室内可以活动的空间。这是面对水体空间的一个枯山水园林,这是山体1号别墅效果。这是内庭院的效果,我们对外立面的材质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用铝格栅竖条模仿了窗格栅的处理。这是室内宴会厅,入口用金属丝网做的垂挂帘幕的感觉。
刚才说任务书的问题,投标时这个项目没有任务书,我们跟业主一起去海南博鳌、北京钓鱼台、韩国首尔刚开完G20峰会调研,我们帮业主拟了这个任务书。这12栋中国别墅,实际上每套别墅都有两个总统套间,20间随员套房,独立的宴会厅和会客厅,25米标准的半池泳池、图书室,这一套配套是接待国外一个代表团的格局,包括需要的安保和礼仪需要的流线都替他考虑。这个任务书是我们帮他们拟制的,用我们的设计来做这样一个验证。
这个是当时设计1号别墅总平面图,这是一个山体的别墅。我们为了保留山体的自然高差,做一个退台的形态。所有的院落,室外的活动空间都是靠前一层的露台屋顶,虽然有比较开放的屋顶空间,但并没有对山体做破坏,是把建筑嵌在山体上,随着山体做大退台的处理。这个平台院落并不是把场地破坏了,而是利用前一层的屋顶做的屋顶院落。所以有室外空间,包括这个院落是直接对着雁栖湖的湖面,每层都有室外活动空间,每层室外活动空间都用前一层的屋顶,大大减少对场地的冲击。从场地自然景观形态上有很大的保护作用。
这是5号别墅,是一个水体的别墅,临水的建筑,临水设置的。它朝向湖面的轴线是风水塔的对景,在里面做一个水院,也是做了反射池。在这个位置,湖水和庭院的水,通过这个视点连接成一个界面。我们景观团队在水面上做了一个小岛,种了一棵树,院中有岛,岛上有树,我们院落空间和岛屿空间内外完全连通一起。这一点是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有一个配合。从岛上面看别墅是悬在水面上,从院内看又是水面跟湖面联结在一起,这是我们做的风车状的平面。
这是另外一栋别墅,在这儿有一个植被,保留岛上原生物种,这是最后建成形成的一个空间体系。这是室内空间和外部空间。西面是天圆地方的一个意向。这栋楼比较有意思,也是很多摄影师愿意拍,有步移景异的效果。
另外有一个建构的故事,我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墙面是灰砖砌筑的概念。当时做这个项目调研的时候,没有厂家生产这样的灰砖,第二也没有工匠会做这样的砌筑。最后,实际上我们把灰色的花岗岩切割成灰砖的尺度,用干挂的方式做出来的,也做了若干个比较立面方案才得到这样的效果。我们特意采用的有色差灰砖,把这个尺度表达出来,最后效果还是蛮不错的。这是室外景观和建筑结合的景观。
这张是10号别墅当时创意是根据高差比较大,模拟一种山村聚落的形态,这是一个比较现代的构图。在国内一个政府接待项目做成这样,业主也还是属于比较有魄力。当时这个方案探讨了很久,最后下决心还是按照我们的方案执行,没有很正的轴线,都是交错的,这是当时画的施工图,画得很细。这个项目是国家级的会议接待中心,业主他们是北控集团。上午刘淼分析一个好的项目要比较有好的业主,我觉得这个业主还是非常不错,尤其操作这个项目的张总,本身是设计师出身,从设计院出来的,对项目的把控,该紧得紧,该松的非常松。
整个项目历经五年时间,好的项目必须有时间的磨砺和打磨,从时间上用五年做这个项目还是可以的。我们从项目总协调、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生态咨询设计等。我们跟北京院、清华院、中国院、顶级室内设计事务所合作,这个项目很多单项还要有分包来做。室内设计当时请了五家世界顶级的,有Wilson Associates、HBA、Rockwell Group跟他们开过很多会定整体风格和设计。做这个项目协调不管是自己内部的设计团队,还有外部的设计团队是非常多的。我们从策划、方案(12栋总统别墅,我是做了5栋的设计,其余请了7个不同建筑师完成),总的由我们统一落地做这个施工图,包括现场服务。这个项目平均每月飞一次,大概为这个项目飞了七八十次。
当时采取这个架构,总设计师、大项目经理(刘淼总讲的第二个人,这个最好也是建筑师背景的)、分专业项目经理和驻场设计师。这套系统是服务延伸很重要的一个点,我们是跨专业的一个风格总控,从规划、景观、生态、机电到所有室内全都要建筑师把控,建筑师在这里面充当很重要的角色,要把所有的设计达到一致化的一个水平。
第二个项目是一个小而美的项目——深圳蛇口自贸区展示中心。
招商地产大家也知道是非常有规模,项目管理经验很足一个团队。为什么还请我们来做这个事?我们就给他讲一个时间概念,2月份拿到这个项目让我们做方案,12月份就要落成。据说12月份会有一个中央领导要到这儿来参观、来剪彩。这个项目还是一个临时建筑,6200平米,当时就找到两家团队来PK,我们实际上比另外一家多了一倍的设计费,但是他们也愿意我们做。因为当时我们有雁栖湖和华为的经验,他的要求就是所有设计专业的内容,全部由总师统一协调,减少你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最快速地帮我把这个项目完成。实际他对你信任,愿意付出这个价钱,而且我们这个项目正好是建筑团队,景观团队,室内团队,全部是AECOM内部的团队。
主干专业由我们承担,子项目由我们去分包,是这么一个操作。最后真的在12月份把这个建筑做出来了。
时间性、地域性、建构之美。当时在这个项目“建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策略。另外我们对项目周边的情况比较了解,我们做了一个三叉型的造型,实际对蛇口的几个地标有一个对景和关注。招商局他们是做轮船起家的。我们一旦做出这个螺旋桨的形态他们立刻拍板,当时一共做了三个方案,甲方直接选择这个方案。这个方案操建起来有一点难度,我们有一个概念,暗盒空间永远在室内,只有室内空间是没有活力的。我们用了三个暗盒和三个边庭,把室内空间和外部空间结合起来。在室内看电子模型,到室外直接眺望工地施工现场,就把实景和虚拟结合在一起。这个理念,整个流线都是这么串起来的。
当然把首层架空,所有视点变成高的视点,周围的景观是完全可以看到的,外立面是半透的体系。采用了钢结构,全部是可以回收的。这是暗盒空间和透明边庭完成以后室内和外部的效果。
这个设计师当时在现场做大量工作,有90种不同长度的立杆,270根主龙骨,总长3600米,将1800多种规格玻璃减少成420种。每个玻璃片因为它是一个三维旋转,把二维构件变成三维的建构实际上全靠玻璃界面来过渡。玻璃两侧加了不同的角码,角码是有2公分到3公分的尺度可以来回调节。通过这个调节,最后大大压缩了玻璃的种类,减少了操作周期和施工的难度,这一点上做了大量细致工作,我们建构了很复杂的三维模型来做这样一个分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最后整个项目完成度是比较高的。
在设计之初室内团队就开始介入,这是中庭空间,把人流从一层拉到三层,通过三层再不断倒下流线往下转,这是标准博物馆的参观模式。这是最后完成的室外效果。这是景观,有一个梭形的水面,正好跟我们螺旋桨的三个翼结合起来,倒影和底层架空关系也做得比较好,也是我们自己团队来操作的,这是当时施工图。
蛇口自贸区展示中心这个项目面积不大,6000多平米,2015年初到2015年落地,这是另外一种策略;减少我们沟通成本,加快我的配合效率。我们自己做总包,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可能跟部院和北京院相似的,做总包第一要务是自己平台要足够大,在一个比较大的平台做延展服务,这个操作可能性或者成功率会比较高。我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室内设计三个最主要都是我们自己做,再配合展示设计,灯光、幕墙,标识、钢结构,相对配合的成本和工作量会小一些。
我自己透露一个小经验,这是我们唯一一个赚钱的总包项目,因为就是时间短。只要时间短,利润空间还是有的,时间长在现在体制下利润空间非常小,这个项目就操作了10个月,当然费用也是设计费的两倍,我们才拿下来了。
第三个项目:南京华为研发中心,大家知道华为是全球最网红的公司。
当时我们做这个项目,其实也是做国际投标投中的,华为是有比较严谨的工程部,但对技术管理没有经验。他希望把这个技术管理全部委托;这个业主有一个好处,对品质要求是极高的。我觉得这也是华为做到今天的原因。这个项目直接给任正非任总汇报。他说得很清楚:“我不听你讲理念,你给我汇报的时候十分钟讲完,不要讲任何故事,不要什么云,梯田故事,就讲实在的,最后我要看你的效果。”他对设计师一个高度要求,就是完成度和品质。这种业主对品质的追求,对建筑师负责制也好,全过程服务也好是很大的一个保证。
这个项目是去年年底刚落成,这是鸟瞰,直接可以看到非常复杂的空间流线,我们是把三栋楼集合在一起。可以看到大量的二维和三维的曲面,包括全部是铝板和玻璃幕墙,能达到这样高的完成度是不太容易的。这是地下室的一个采光井,有个垂直观光梯把人流可以拉上来。
刚才刘淼总讲得非常认同,我们这个项目在场地旁边单独用钢结构做了几百平米规模、投入也是几百万的,等比例现场样板模型。我们就是在现场全部复杂构建、玻璃、交接都在实体样板上,在这个项目施工之前都已经做出来。这实际是对整个项目的控制,用这个案例跟所有要求品质的业主讲,你要想成华为这样的品质,你就要这样的前期投入,有纠错的空间,不要等上了混凝土都做完了幕墙再去做,这对几个亿的建造成本来讲绝对很小的一笔费用。这样在项目旁边专门做了几百平米的样板,我们要求所有三维曲线的位置,玻璃的位置,安铝板的位置以及玻璃百叶抓点,所有复杂交接空间都在样板上面,是由我们选出来的样板段,他们现场搭建,然后再做。建完之后我们完全拆掉,还不是在墙上面来做,这对它的品质有很大的保证。
因为我们做园区设计有相当的经验,这个项目所有的需求,我们发了一个将近20页需求调查表。所有从部长、青年员工收集大量的调查样板,来限定到底你有什么样的年龄段的人在这儿工作,你们团队工作的规模是多少,有多少是流动办公,有多少是固定办公的,有多少是研发的,有多少是做技术支持的,我们有一个非常严谨的调查表。最后我们编出来的任务书比他自己原来的任务书还要详细。后来他说我们就用你的任务书,就不用自己的任务书了。总面积不变情况下,所有任务书是由我们编纂的。甲方他只有价格的概念,成本概念,没有空间概念,建筑师可以把这个需求转译出来的。像华为也是高技术公司,年轻化,所有员工30岁以下超过40%,这对活动空间是有很大的需求。
这是当时总平面,这是投标总立面到最终完成大体形态没有太大变化。我们当时做的设计是比较扎实的,第二完成度也比较高。很简单一套逻辑,一个大体量有三个不同功能切成三个体量,三个体量按不同程度旋转就没有视线干扰,三个体量在五层做一个云廊层把它们连接起来,一连接整个三个不同单元的互动又产生了,这个空中云廊有健身房、会议空间、培训空间就变成公共层,就相当于公共服务空间。
这样我给任正非讲方案的时候,也是这张图,他就很清楚了,一目了然。这个大盒子不好使,我在里边掏了三个院子,两侧采光通风效果也非常好。另外还是在坡地上面,我们的建筑不是在平在坡地上面,是嵌在坡地上;食堂就在半地下这层,我们去华为公司,每次去那儿开会吃他们食堂,品质非常好,空间也非常大,就是对员工很重要的一个福利的待遇,利用架空平台层来做。
这是对院落空间的一些分析,最后形成两个没有顶盖的院落和一个有顶盖的中庭空间,办公空间进深不是是很大,双面通风采光,每个采光效果非常好。刚才说云廊层做了大量会议培训空间,里面也有有攀岩的和玩游戏的空间。
这是对景观的场地的解读。
这是建造完成度,可以看到当时样板区段专门截取了,这是建成以后很复杂的三维曲线和二维曲线的交接,大量交接的操作。现在做最好的铝板交接非常少,很多项目像扎哈的一些项目,朝阳SOHO大量铝板交接最后都不太敢看,大量改成GRC和可以现场浇筑的材料,要不然交接不了,这是做了很复杂的放样来做的。
这是非常大的18米的钢结构的出挑。我们的理念每层办公都有室外活动空间,正好对着雨花台公园,景观非常好。
这是室内设计,这张图大家看不清楚,实际上这张室内设计图是直接踏在建筑设计图上的,室内方案和建筑方案同时展开。把三维图和二维建筑施工图结合,所以室内设计和建筑结合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操作的,这是完成以后室内中庭空
间。可以看到采光顶的结构,把结构做得非常轻薄,这样一个结构做得非常轻盈,对室内效果的贡献也非常大。
华为过去在生产力、创造力很强,我们为员工办公区间专门提供了大量休闲交谈空间,我们叫茶水间,实际上就是休闲交谈的空间,现在华为公司很多有这样的标配,现在每层空间都有这样的配备。
这是刚才讲的云廊层,用两层层高做大的会议报告区,可以在这儿做培训和演讲。这是跨层40米跨的大跨空间,这是中间旋转楼梯。这个施工图大概工作了将近有三年的时间,非常复杂,大量三维曲线和二维曲线的处理。
这个项目是高科技研发区,服务华为这样的大型民企,时间更长,六年的时间将近七年的时间才落成,中间不断跟他们探讨外立面,材质的处理。这是我们设计总包,跟华为直接签了合约的,这个项目赔钱,也是因为工期拖得太长,最后没有办法。
我们服务的团队有总设计师和大项目经理,后面就景观专员和室内专员,这是什么概念?在建筑设计的团队里面,我们培养进行交叉培养,里头有很多对景观感兴趣,对室内感兴趣的人,我们把这些建筑师配制到我团队里面,专门由他们跟景观团队、室内团队做对接,一个是他们对有这个有判断,二个也是有兴趣。除了这两个团队,我后来还增加了幕墙专员,搭建不同的知识层面的人来做这样的配合,这样的配合效率才会高。你有人能对景观、建筑、室内有一定的认知,甚至有一定的研究,把他组合到你的团队里来。
四、操作策略
这几个项目讲下来,做一个很概念化的总结:
1.搭平台。核心专业一体化。未来建筑师负责制比较容易做起来应该是大型的、有一定底蕴的团队来做。像部院、北京院、 AECOM这样的,本身主干技术团队比较强,而且平均水平比较高,有这个平台才能衬托整个全专业。
2.组人才。这是现在很大的一个需求。我们过去建筑设计团队太注重创意型人才,其实需要更多的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大家知道,大量协调的工作:工期、计划、排序的工作,合约的工作需要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不能光只有创意,因为创意要通过技术落地,对技术的了解很重要。任何一个项目必须要有三样人才,如果没有这三样人才,这个总师就要变成这样的人才,三件事都得精通才行。
3.工作营。Workshop,也叫工作坊,在创意阶段让不同专业人做头脑风暴激发出你的设计,这是对我们设计最大的贡献。同时这种工作营对专业协调也非常有帮助——多专业碰撞、交融、激发。
4.勤巡检。这一点我感触比较深,我经常愿意下工地,所以也鼓励主创建筑师、年轻设计师多下工地,建筑师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跟你要建造的东西脱钩,是没有看到建造的过程和最后呈现出来的成果的,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有这样的安排。
5.放样板。放样板的目的就是把你的错误、问题、把你的效果提前展示出来,局部样板段效果控制,减少你的成本,也就是时间成本、物资成本。
6.建体系。很多认为好的设计品质是从创意来的,从管理来的,但我认为应该把这些综合编织在一起,变成一个体系来的;如果一个好的公司没有这样一个好的体系,一个好的项目没有好的体系来控制,实际上达不到品质。建筑师负责制听这个词,核心目的是你要建一套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团队或者一组人,多维度、时间轴(整个全程),专业轴(所有专业),还有成本轴,你对成本的控制都在里面。
7.工时制。在国外建筑师有两个收费机会,一个是设计图纸的机会,第二个服务咨询。服务咨询是跟按照时间来计价,跟律师和心理咨询师是一样的,我占用你两个小时就付两个小时的费用。在中国未来想建立好完整的建筑师负责制,一定要有时间成本或者工时制的概念,在我们公司内部专业交叉为什么能成行,我请你这个级别的设计师来开一天workshop,就按照标准给一天的工时,很容易结算,跟业主也是一样。在这一点上必须引进工时制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8.资源池。因为你再大的公司还是有些专业你没有的,要积累供应商,有限合作伙伴。所谓资源池你的分包团队,比如我们有固定灯光顾问、固定的标识顾问,固定的钢结构顾问(根据不同的难易结构也可以分为不同的档次)。现在华为就比较好,华为所有的专项服务都有资源库,我们去找的时候必须在他的资源库里面选。比如我们没有灯光顾问,找灯光顾问就要在华为资源库里面找。
当你作为一个好的设计机构,你这个资源库比较完善的时候,你哪怕只有一个专业,其他专业可以跟着你联动起来。你的资源池是很重要的,资源池的合作判断非常重要,是积累供应商的同时优选合作伙伴。什么样人的选择做什么合作项目,你主创或主持建筑师要有这个判断能力,才把他推荐给业主或者把项目分包给他。
9.材料库。过去看图攒了很多,每个项目都有应该有一版好的材料的集成,用在这个项目成功,用不锈钢,是镜面不锈钢、还是压纹不锈钢、还是沙光不锈钢,玻璃是什么样LowE玻璃,反射率是多少;图纸要物化,图纸被材料物化才能变成你的积累,图纸最后还是要通过材料的表达,这是现在比较缺的。
10.大数据。我借用这个词,自己每年都要完成几十、上百个项目。任何院都是这样,我们现在所有办公楼从标准层1000平米到3000平米,从高度50米到400米,所有办公楼的项目我都把它都集成在一起,标准层多大,配几部电梯,核心筒多大,进深多大,都把它输入,这时候做设计,不要每件事从头来过,很有效继承你前面的经验。也许你十个项目中真正成功五个项目,中低成本的五个项目,你按照你的需求来做。
这个大数据是现在还是比较欠缺,很多设计公司,做了很多项目没有积累。最后每个项目重新操作,你自己的风险和纠错的能力得重新来过一遍。
11.先虚拟。先模拟、先虚拟,现在VR、AR、3D、BIM都来了。用虚拟的方式把现在各专业交圈的问题表达出来,把所有的错误都用电子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设计之初就发现,不需要到现场去被动地改,在图纸上改是主动的。为什么刘淼总说要正向做BIM就是这个原因,反向做BIM实际是在纠错,正向做BIM才是在提升。
核心架构是主持建筑师,大项目经理、总的技术负责人,大家可以看到创意、管理,技术三驾马车,管理下面这些核心专业,当然这样可以展开十几个、二十个不同团队操作,不同专项经理和专项的主创。我觉得以后一定是双轨制,项目经理和主创建筑师是双轨,有能力的两个人合二为一,没有这个能力,各自分开也OK,我觉得是可以的。然后还有驻场设计师,这样的架构我们每个项目投入的人力成本,最起码是两倍,甚至三倍,所以为什么说设计费要加一倍才有可能完成这个事情。我们这个架构实际把三架马车并行在一起。
五、经验思考
有九点感触,不是很系统。总结一下:
1.换位思考。当你变成建筑师负责制的时候,你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经从设计者要往使用者、投资者和施工者的角色代入。不能只站在设计师的角色,为什么要你负责,就是最后你让所有的事情都能说得过去,站在任何一个位置和角度反思这个项目都觉得还行。
2.整合资源,非常强的整合资源能力,首先你得有资源,第二你知道怎么选这个资源。
3.互动激发。一体化从设计角度来讲,最大的益处是你学会了用规划的视野,用景观的视野,用生态的视野做建筑学的思考,这个是很重要的。这样出来的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多维度的好的作品。
头脑风暴不是只有建筑师坐在那里头脑风暴,而是和景观设计师、规划师的跨界头脑风暴。
4.一致性。这是是中国建筑现在最缺的,需要有80分基准水平。现在很多项目初一看很好,再一看背立面很难看,或者景观完全不搭调室内完全把建筑破坏了,甚至有的建筑师不认,说这个建筑物不是我设计的,我不认。这个基准水平在整合全专业时是很重要的一个优势,你不会允许没达到你基准水平的设计团队跟你一块操作。当然中国还有很多项目,其实看上去不协调,并不是说设计水平不高,而是所有逻辑不一致,有的人说东,有的人说西,水平都挺高的,放在一起就很难看。分包的团队如果你按这个逻辑,我按那个逻辑,最后结果就达不到了。这个主创建设师得把握,不能说所有东西格调不一致,要没有短板。现在不是缺某个方面特强,中国不缺特别张扬、个性的建筑,缺的是没有短板的建筑,这是建筑师负责制里面非常重要的。
5.落地性。概念方案和建构交不了圈,刚才也有同学在问,什么时候才做这种细化的研究?我认为方案阶段技术总师就应该介入,你做的东西不会落不了地,不会有那么多痛苦,到施工的阶段需要别人帮你出这个主意。所有的设计都是有规则的,有建构基础的,不要非到最后发现事到临头解决不了。
6.完成度。完成度跟设计精度、完整度,还有重点、难点、错漏点“样板测试”。快速弥补现场经验不足的办法就是摆到眼前来看,不能等两年后都建出来再改。
7.平衡性。是所有复杂项目具备的,这个考验建筑师的水准高低或者主持人的水准高低,就在于如何把时间与成本、效益与效益、好看与好用,性价比,舍与得。如果什么都不舍得放下,最后什么也得不到。取舍与平衡现在都是业主在做,如果交给建筑师来平衡,水平可能会更高一些。
8.品质感。中国建筑开始反思,是因为我们过去做的项目数量大过质量,规模大过品质。所以现在反思品质,品质怎么样?我们设计和国外比,差距不在创意,我们建筑师的机会太多,比国外建筑师好很多,但是我们没有体系,我们还是单打独斗,小工作室十来个人就干了,很即兴的操作,没有体系。不光是设计院内部,还有社会都要建立这套体系,分包给其他团队,他也按照你这套逻辑做事,你就很放心;如果他按他那套逻辑做事,最后方案达不成。
9.全过程。往往前面做得很好,到后面一锤子,就是施工阶段照顾不到会非常后悔。早知道稍微关注一点,因为你说得再好,图面再棒,到最后那个楼有一个缝对不上你就难受一辈子。我想“行百里者半九十”,因为百分之十没管,最后只有一半的分数。我建议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延伸服务:我做方案的时候就已经介入到规划和策划;我在做方案的时候就已经关注到将来的施工和运营,是往两头延伸的一个操作。我现在鼓励建筑师多做城市设计,多做周围环境的分析,我提的“九宫格”原则,给你一块地你必须研究,只有研究了四个边、四个角这样一个范围,你在这块地上做的建筑才能成立;另外一头是盖出来建筑外立面交接得非常差,我们团队对幕墙的研究是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一个幕墙研究小组,所有的方案立面都要有幕墙实施度的研究,多方案比较。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能跟城市对话的建筑和落地时建构的精准,如果这两头补上,我们整体的建筑会加很大的分。
六、困境难点
1.建筑师责、权、利。我跟刘淼总没有沟通和探讨,但核心就在这里,你做这件事肯定要负责,所以必须有权。这个权还要跟你的利益要相连接,我觉得这个责权利,如果不平衡,这件事永远做不成;一定要在责、权、利三个方面去推进这个事。
2.设计费与咨询服务费是两个概念,最好分开来,一旦分开也许还有业主愿意付这个钱。甲方经常会说:“建筑设计给你,景观设计也给你,室内设计也给你了,都给你,打个折吧。” 我说:“不对,都给我了,我要担很多责任,协调的工作,所有责任都我担了,不但不能减,我还要再加费用。”咨询设计服务费的概念,为之付出的时间也是成本的概念一定要建立。
3.专项人才。我了解一下,没有一个大学专门有设计咨询管理专业,其实在设计圈里头一定要有这样的人才,即使现在学校没培养,在实践中也要培养。确实有这样的建筑师,不愿意做很多创意性的工作,就愿意很理性地做组织工作、协助工作,我们可以把建筑师按照兴趣分开培养;现在我们做方案跟做施工图已经分开了,做建筑和做管理还可以再分;只有细分的人才,才有细化的服务。
4.时间周期。这是最大的一个痛点,短则粗放,长则无利。这个还要判断一个最佳的时间点,整体协调。
5.专业性。我说的专业性并不是说技术,而是做设计的逻辑。国外很小一个建筑团队可以做很大的项目,为什么?周围所有的团队都很专业,都知道自己职责,不会因为我规模大我就欺负你,就不认真;例如我们也有很大的机电团队,往往跟很小明星建筑师团队配合,也能做的很好,就是他的专业性表达出来了,对项目都很认真,是按照这套专业逻辑在操作。
6.契约精神。我们做这个工作,很多风险永远是规避不了,是需要靠法律和合约。这一点契约精神的遵守,分包团队要遵守,业主也要遵守。为什么到国内建筑师负责制,全过程还很难推行,就是因为大家契约精神还不够,市场化的操作还不够强。只有这个体系建设起来才能操作。我们做设计总承包和建筑师负责制,你的权利、风险、义务都是靠契约来保证的,没有别的东西能保证,靠政府是保证不了,必须要有完善的契约体系,其实是法律层面的。我们作为建筑师来讲,将来真的敢做这件事,必须有法律知识做后盾或者有契约精神来支持,这很重要。
我的分享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速记整理:杨永悦)